最易分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比如,不管老师不在时教室有多吵,只要我打算看书就没有什么能吵到我;工作也是,哪怕随时被各种事情打断,我都能立即捡起打断前的事情继续。
虽然学习成绩不错,工作也公认很高效靠谱,但我一直觉得自己有一个工作习惯很微妙:我真的太爱摸鱼了。
我摸鱼发自真心
不同于拖延症,我基本上不踩死线,毕竟按时按点保质保量是成年人基础中的基础。如果今天工作时间 8 小时,只有 1 件事情,我会尽可能先紧张地摸鱼 4 小时,然后专注用3小时完成工作,再开心地摸鱼 1 小时;

但是,我根本做不到。我总是在做事情 A 时,脑子里会突然冒出一个关于事情 B 的很好的想法。如果当时不切换到事情 B ,事情 A 也做不下去。
不光工作的时候会摸鱼,我甚至连玩也会摸鱼。
比如玩游戏玩到一半,开始去查历史背景,对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字看得津津有味。
甚至曾经听青楼设定的日语 BL 广播剧时,发现同时期在看的《专业服务公司管理》这本书,里面讲的「高端人才高净利」智慧型业务模式的特点,与广播剧作者虚构的青楼花魁管理体系完全符合。这已经不只是脑洞大,简直是「思维奔逸」。
还有好几次,我和可爱女孩子回家喝酒时,聊到高兴时直接打开电脑给对方讲起 PPT ,甚至不止一次。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易分心
直到我在各色做了检测才知道,一直以自己专注为骄傲的我其实是「最易分心」。
我「多线程频繁切换的工作习惯」和「在一件事情里面产生另一件想法的特点」终于找到了原因。
我挺庆幸自己是成年以后才做检测的,如果是个小孩的话,我大概很容易把检测结果作为对自己的定性判断,然后任何事情都说,谁叫我最易分心呢。
当然这样就很糟糕啦,因为单一性状并不能决定人的行为,而后天对自己的了解和教育就是体现意志,从而确定「我就是独一无二的我」的过程,这才是身为人类的厉害之处。如果只是把事情甩锅给基因如何如何,那简直就是浪费了一个人类名额啦。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容易分心,那可以参考一下:
1. 接受自己,天生容易分心并不等于工作拖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习惯,强行要求所有人都按照一节课 45 分钟来学习本身就很奇怪,做不到才是正常的,我有试过强迫自己专注地参加一个 10 小时的会议,开完会感觉自己已经在精神层面瘫痪了,接下来一周都没有办法回复正常工作节奏。
做完各色的基因检测后,我明白这并不是我的错,只是我不适合这种工作方式而已,有这个时间明明我可以边摸鱼边做很多事情。
2. 宽容自己的特点,但不要宽容自己的结果。
因为分心而导致事情赶不上进度,会很容易引发强烈的愧疚和自我否定,反复几次之后会严重降低自我评价,而这种糟糕的感受又会在下一次做事情时变成立即启动的障碍,甚至 PTSD 了,直到变成恶性循环,这才是最需要警惕的事情。
所以,要不断跟自己讲:我是一个易分心但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做好能力范围内事情的人,然后勇敢向合作者承诺进度,特别是增加核对进度的频率,甚至一开始就讲好,我可能容易分心,但我一定按时交作业。
多次这样的正反馈,可以有效帮助自己认识能力的边界和建立自信。
3. 越是易分心,越需要高效率。
既然自己容易分心,那就争取在分心前把事情做完,而且力求一次做好,少修改不返工,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安心摸鱼或者分心了。
其实我挺不理解有的和我一样「最易分心」的朋友看不起时间管理相关工具的,觉得没用,不不不 ,没用的不是时间管理工具,而是管理不好时间的我们(开玩笑)。就是像我们这样容易分心容易把事情搞砸的人才需要时间管理的嘛。
不管是方法论还是番茄钟这种实际工具,都试试看吧,找到自己的分心规律,然后基于这个规律设计工作模式,让自己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完成更多工作。
比如,一定要按照 to do list 从上往下逐一完成不适合我,但每天写和核对 to do list 可以保证不漏掉事情。
4. 注意身心健康,尽量提高精力储备。
不可否认,不管是来回切换事情重新进入专注状态,还是需要克服分心,都是很消耗的事情。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有意识地提高睡眠质量和保持运动,可以更好地让自己 HP 槽变长。精力充沛的话,分心就分吧,再分几个回合,照样能把事情做完。
小学写作业抄写 10 篇课文,我发现自己很容易烦躁不想写,于是就想到在纸上写下 1-10 的数字,每抄完一篇就划掉一个。非常朴实地把一个大任务拆解成几个小目标,增加正向反馈来维系专注。
因为心里总想着摸鱼,我从小就认识到「事情做好了就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摸鱼的权力,凑合做事情要返工,反而更费时间还会讨厌自己。」于是我更重视效率与效果,避免了陷入「假装努力比真努力还累」的陷阱。
推荐一个适合所有想提高自己效率人的方法:认认真真事无巨细记载自己每天都做了什么花了多少时间。
不用检查太久,一到两周足够了,然后进行统计和分析,这样才会发现时间都去了哪儿。你会找出很多「既没有玩得很愉快,也完全没有价值产出」的黑洞事情。
认认真真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感受乐趣和美不是浪费时间,为了逃避工作机械重复地玩游戏才是,那样也是对游戏的不尊重呢。
自从发现摸鱼符合自己认知特点,反正总要分心,我只要保证每次快速进入分心后的新事情,反而很好地适应多线程任务,避免了单一任务带来的烦躁和效率下降。
虽然现在很流行讲丧萌的笑话,比如我也经常说「每年有400多天不想上班」之类的,但认真说,劳动是人的需求,是获得成就感与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痛苦的不是劳动,而是没有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劳动。
通过基因检测和现状来综合了解自己,可以帮助自己找到适合的工作方式,甚至以此来构造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
毕竟好好工作的人才可以更痛快地摸鱼呀~
我觉得所有的特点其实都只是特点,并不能算优点或者缺点,因为它都是你的一部分,最后要由你自己去决定怎么使用它。
虽然最易分心,但是通过训练和管理,不但不会妨碍我完成工作,反而使我脑洞大开,善于发现事物联系,从而经常想出一些不太寻常的解决方案。
这成为我的优势,使我可以很好地适应多线程工作。虽然最易分心,但我也可以是一个靠谱的工作者呀。
靠谱的我无比真诚地推荐各色 DNA 。它让我了解了自己与生俱来的「最易分心」,又让我通过现状测评,到自己已经成为了打败基因的英雄。
TA 记录了我的坚持和改变,我骄傲的不是自己的稀有标签,而是我一直在努力变好。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靠谱的职人,你一定已经读过很多有关自我管理的书,那么各色 DNA 提供的十万字报告会让你事半功倍:
只需要 2ml 唾液,20 天的耐心,一次检测,持续更新。
科学管理自己,才能掌控自己。
现在就买个包检测你的分心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