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豹:我原来是这样一个傻白甜?就静静接受天意的指点

各色人类研究中心 2018-08-31

老实说,我原本是不大信任人格类的基因检测的。

我会接受 DNA 检测判断出的亲缘关系和祖源追溯那部分结论,看看祖先是怎样到了中国华北地区,一代代有哪些民族,逐渐混出了我。但到基因与人格之间的关系上,我总还是会回到社会科学长期掰扯不休的「Nature vs. Nurture」辩论中,作出 Nurture over Nature 的选择。

所谓 Nature vs. Nurture ,指的是在理解人类时,是将人类先天的生物学特性(基因/自然天赋/遗传等)理解为左右人类行为的核心要素,还是将后天的环境(养育方式/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命事件等)视为核心要素。

虽然如今绝大多数社会科学学者都会认为,具体个人总会同时受到先天与后天影响,人类发展是一项结合着先天与后天因素的漫长旅程,但是,这种二分的取向,在思想史、在人类发展研究、在人类学中、在道德哲学中,始终是一种分析的基本框架。

研究者之所以会去对比同卵双胞胎的人生走向,去看被其他家庭所抚育或带到其他自然环境中生存、由其他社会文化所教养的同胞兄弟姐妹之间,有哪些智力、性格等差异,都是因为关心教养和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类,关心基因究竟能发挥哪些长远的作用,后天又如何能通过哪些努力与之抗衡。

类似地,去探测「狼孩」的生活方式,或者把「狼孩」视为人类的基准状态,等着在上面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或者家长在抚育小孩时有时在绝望中强调先天智力(我估计我会是这样的父母!),有时拼命地给孩子通过后天努力加分,有时又说「都是命啊」,背后也都是因研究者与大众都受到「Nature vs. Nurture」这个疑问的长期折磨。

还有人类学家认为,「自然」与「养育」,「先天」与「后天」,「自然」与「文化」这些概念的对立性以及层次性(譬如大众时常认为「自然」比「文化」更根本),以及这个辩论背后的二分思维,本身就并非自然的,而是一种神话,也成为人们理解社会现象时常不自觉地使用的隐喻。

例如,人类学家谢丽 • 奥特纳就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就将自然/文化对立赋予在性别差异之上,用前者的二分去理解后者的差异——女性就被视为更「自然」「原始」的动物,男性则仿佛是更「后天」「文化性」「社会性」的动物

如今,我们常听到所谓「女性更听从本能」「女性容易歇斯底里」之类的刻板印象,就来自于这种对应,这类刻板印象有时也会披着非歧视性的外衣,让人卸除警惕,例如「女性更能听从自然母亲的召唤」「女性更像大地啊」。

啊说多了。其实是想说,我最终还是做了各色的基因检测,没有想到这么准…… 我本来没有很信它,两年前我就听说过「各色DNA」的基因检测项目啦,也一直为它鼓掌呐喊,曾经推荐给过身边对基因检测有兴趣的朋友,不过自己始终没去做。

但这次结果出来之后,真的好像有点准… 还并非是印证了自我印象那种意义上的准(那样倒可能只是符合了自我刻板印象或者幻想中的自我吧!),而是恍然大悟。我的「基因画像」解释了很多以前自己不理解的性格中的冲突

就是,现在,好像都,说得通了。

检测的过程是这样的:各色会寄给你一个基因检测盒,里面有唾液收集装置,以及产品介绍等等。采样很简单的,既有文字流程说明,也有视频的逐步指导,是很傻瓜的一个过程

采样之后,在微信关注「各色 DNA」,扫自己样本盒子上的二维码,把手机号或微信与自己的样本绑定。同时把自己的样本寄给盒子上留的地址,「各色小助手」(顺丰到付~),就可以等待自己的基因检测结果了。实验室测出结果后,就能够在线查看自己的「基因画像」了。是很复杂、很长的一个报告,从祖源信息,到是否招蚊子叮,人际关系,大五人格,衰老速度,酒精成瘾可能性……

等待的时间大概是十几个工作日,随时在绑定的官微上刷新,可以看到检测进度。我等待的那些天有点焦灼也有点无聊,就经常去做各色官微上的心理测试和生活方式探究,从「是否容易晕眩」、「注意力」,到「抗压能力」和「幸福感阈值」。基因画像出来以后,也可以将这些心理测试结果(也就是你的「现状」)与你对应的基因特质作比对,挺有意思的。

比如,我在各色官网上做的现状测试说明我「较爱运动」,这和我基因结果一致。基因则解释了我为什么非常晕针而毫不晕血(这点我从小就疑惑,没想到是命中注定)。而我现状是不容易晕车晕船,基因则说明我「可能晕眩」——这个也说得通,小时候还是会晕车的,长大以后好像适应得多了,而小时候不怕「海盗船」这种把人甩来筛去的项目,现在则越来越恐高,看到那些游乐项目就有点想吐——也许是 Nature vs. Nurture 里,后者,也就是中年危机占了上风!

如果你携带的某一项基因,在人群中只有低于 20% 的人拥有,就属于「稀有基因」。

最大的「恍然大悟」感,来自以下几项:

1「非常人畜无害」

我确实是很不容易怒火攻心…… 有时候别人生我的气,我也不是很理解…… 说不清楚,就是我也会焦虑,尤其经常急躁,但很少生气,也不会想到报复或者为难别人之类。

朋友说我是圣母心,并且讽刺我说倘若不知道我是女权主义者的话还以为是行走的妇德…… 也有人会觉得我有点怂。我以前其实有点纳闷,因为我同时又挺事儿,敏感,事情要论分明,又很喜欢说话的人。就是说好像又并不是很迟钝……

所以以前写文章时我还写,也许乐观是一种特权,可能和养育方式、和童年比较顺利、受到比较和善的对待有关系?这次看到基因检测结果,我想,可能从「攻击性」强弱角度来理解是比较准确的。我是人群中 6.65% 的那类攻击性最弱的群体之一,也就是「非常人畜无害」,比较软。

并且幸福感阈值最低。也就是「最容易幸福」的那 6.91% 一小撮之一。碰到什么事情,容易记住其中美好的部分,时常拿出来想一想,就感觉生活看似不错。自然地觉得陌生人和熟人都是善意的。通常 by default 默认自己是童话故事的主角…… 也因此不太计较,以奉献为乐,比较利他主义吧。

2 同时,又是「敏感性最高」的那一小丢丢人之一:

这是真的哎,是很敏感,又需要鼓励。在受到充分认可的环境里会比较舒适。不是越挫越勇的那类。

3 最敏感,但同时又「抗压最强」… 

「最不容易精神分裂」(人群中最稳定的那 8.57% ),不易抑郁…… 强迫风险最低……

天啊,这个人实在过于正常了,不容易出事儿。老实说有点失望。我也想脆弱啊!谁还会怜爱我??积极乐观,不抑郁不精神分裂不强迫,感觉像一个傻小孩。

一枚行走的张骞吗?

4 最后一个我很珍惜的稀有基因标签是「尽责性最高」:

尽责性是什么呢?各色基因的检测报告,点任何一项都可以进入概念阐释和数据分析,所以你看到的首页是一份简要报告结果综述,点进各项慢慢看的话,总计要几万字,是很详尽的一份报告,可供自恋者和知识爱好者慢慢学习。

守规矩,爱整理,好规划。我高中时每天在记事本上写下自己做的各科练习题计划,能保证每天做完… 不会出现计划的太多无法完成的情况,这一点我也挺佩服自己。不过这种墨守成规和刻板,可能也就是我没有买比特币的原因,哭。

不过如今我的尽责性自己判断并没有很高。经常拖稿。不过我愿意相信自己天生尽责,也希望未来的老板能看到。

5 还有一个基因我比较关心,就是「成就动机」中的「延迟满足」指标:

就是棉花糖实验啦,所谓 gratification 的形式问题,能否拒绝即时诱惑,锁定长远目标,控制自己。

最近这几年,成功学盛行,人人对职业前途焦虑,这个实验以及「延迟满足」这个概念都很红,大家越来越关心自己的成功可能性,想要从性格上去理解自己的顺与不顺(主要是不顺啦),锻炼或者改进。也有企业家讲自己最关心的员工特质就是「延迟满足能力」。

测出来我普普通通。略有一点失望!

不过也是啦。我控制力不错,有目标感。但成败心、得失心比较弱。这也是自己工作了几年后才逐渐体会到的。也就是说,15 分钟后得到 2 颗棉花糖不一定是个我追求的目标,可能不是因为现在拼命忍而没忍住去吃了手头这第一颗诱饵性质棉花糖,而是因为随随便便,不在乎奖励,无所谓地我就吃了……

我还记得小学入学考试做智商测验,有好多图形题,我有时候不是挑正确的那一项,而是挑在美学上比较好看的图形…… IQ 分数出来后,老师不得不让我重新测了一遍。成就动机确实不是很强……

6. 不过有一项我觉得不是很准!人群中 7.67% 的「反应精准」:

我始终没有学会开车… 就是面对路况会很慌乱。以前以为是自己判断力差,后来发现知识积累并没有提高判断力,就是临场容易懵逼。不是大考前懵逼的那类(那方面我反而比较厉害,也就是「抗压最强」),而是遇到突发情况会反应不过来。走路的时候都容易判断不了迎面走来的人是要向左还是向右避让,我想避开,但偏偏撞上。经常发生…… 不过也许那不是反应问题,而是观察能力不行?

做完这份基因检测,还真的增加了对自己的理解。以前其实会觉得自己的高软度与高敏感是一种难以解释的性格冲突,还有一些事情,似乎我应当觉得苦,但并没有感到苦,很愉快地在等待或者在奉献,别人有时会觉得我有病,就在前几天,还有朋友认真地对我说,「我觉得你为 XX 做 XXX 事,可能是为了解决你自己的问题,不是 XX 的!不然我想不通啊。」但对我来说是满简单的,并没有纠结或者深层次的古怪原因。现在看来,就是以此为乐吧。

也许傻白甜真的是有很多类型,就并不是意味着会尤其脆弱,或者呆呆的有点迟钝,或者需要保护。也许我属于特别敏感,抗压能力强,勤奋向上类傻白甜。感觉有点日剧啊!拼命奔跑的便利店女孩那种,跑到仙人掌上,拔出来刺,继续拼命奔跑。

看起来,对于本类型傻白甜而言,很多事情是靠脑细胞去操作的,先是多体会到很多事,浑身都是感知细胞,像一只长满触角的大乌贼,但继而又用尽脑细胞去抗压,去提取美好经验,去体会幸福感,最终可算是达到了一种积极向上,勤奋尽责,幸福乐观的状态~~不易啊……

最后~ 介绍一下各色:

「各色DNA」是国内唯一做行为-基因关联分析的机构,是一家关心人的主体性、多样性的研究型商业机构,对「人」非常感兴趣,我读到它还和一些高校的婚姻家庭研究中心、行为研究中心有合作。

它提供基于实证科学的工具,帮助每个人了解自己,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环境与生活方式,同时推动心理科学研究进展。在 Nature vs. Nurture 问题上,各色一直反对基因决定论,鼓励通过 DNA 了解先天的自己,再结合网站上专业的现状测评,了解自己的当下。

所以可以说,它是在探索 DNA 检测在理解人性上的想象力

淡豹邀你购买「各色 DNA 检测套装」,获取自己的基因画像。

 

点击购买基因检测服务

[下一篇] 研究机构合作者:一封写给各色人类的感谢信

https://www.gesedna.com https://www.gesedna.com/wp-admin/ 22543 各色DNA https://www.gesedna.com/wp-content/themes/wpnew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