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各色DNA 不丧指南」
Hi,充满好奇心的你:
如果你点开了这条「不丧建议」,那么我还将在这里向你介绍「社交恐惧」和「性格内外向」的科学知识,它们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这和社恐、内外向有什么关系?别急,往下看: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
我是各色DNA 研究员孙浅。
我是一名 95 后心理学研究者,我的日常是在各种数据里研究基因和环境如何影响人的幸福感、社恐程度、恋爱质量等等(不要奇怪,这些都是可以科学测量的),以及打 RPG 游戏。
接下来,我会先和你说 5 件事,你可以点击下方标题直接跳到你想了解的内容:
4.想要 80% 的时间都不丧,各色DNA 还有什么独门宝典?
这条不丧建议怎么让你不丧?
「问你旁边的人最喜欢的颜色,然后告诉 ta 你最喜欢的颜色和 ta 不一样。」
这条不丧建议出自于丹麦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 所著的《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
你可能会觉得这句话有点儿莫名其妙,但如果你是一名有点害羞的人类,在与别人交谈时,常不自觉地赞同他人想法,哪怕其实你并没有相同的感受,这条建议可能对你有用。
其实掩饰并没有什么错(我也会这样),因为不想表现的与众不同,可能是不想让自己陷入焦虑,担心自己的不同,会导致他人不想我们在一起。
但这可能也会导致你错失了让他人认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你的机会。
如果你觉得表达不同意见真的有点难,就从这件简单的事情尝试做起吧。
譬如我说我最喜欢蓝色,你可以说:我和你不一样,我最喜欢绿色。
越多练习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你会越自如。
为什么它和「社恐」「内外向」有关?
因为内向和社恐都会表现出对社交的回避倾向。而这条建议需要你走出舒适区,不回避。
这是两个常被误解的特质,我先说几个数据,帮助你重新认识他们。
91.1% 的人在别人目光注视下工作都会感到焦虑
一句话解释什么是社恐
社恐并不是不想社交。
恰恰相反,他们太在意自己在社交中的表现了,总觉得别人时刻在注意和评价自己的一举一动,因此「动作变形」:
一句话解释什么是内向
区分内外向并非是看话多话少,擅不擅长社交。
内外向是大五人格模型其中的一个维度,是指一个人与他人或者外部世界接触的偏好。
内向的人不一定不善社交,只是在社交中会感到劳累,因此需要更少的外部刺激和更多的独处时间。
外向者则能从社交中获得快感与能量,会花更多时间参与社交活动,也有更多朋友。
社恐和内向也是不同的概念
虽然内向和社恐都会表现出对社交的回避倾向,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样是回避社交,二者给出的理由完全不同:
群体研究表明,社恐 40% 受基因影响;内外向 36% 受基因影响
各色DNA 是谁?
各色DNA 就是字面意思:DNA 让每个人都不一样。
各色DNA 的背后是一群 90 后为主的研究员团队:GeseDNA Research Team,简称 GRT,致力于帮助年轻人通过「基因+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工具全面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完成自我价值提升。
我们的官网 gesedna.com 是个宝藏,你的好奇心可以帮你找到更多。
我们如何帮你了解自己?
我们的 GRT 成员有心理学、基因组学、医学和计算科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背景,但我们的产品只有一个:从「基因 + 环境 + 现状 + 行动」全面了解自己的科学工具包,就是:各色DNA。
一份完整的各色DNA 基因检测报告,都是当代都市年轻人最关心的主题:心理健康、认知能力、社交能力、性格特质、运动减肥、健康生活方式等,我们不仅告诉你 基因和环境如何影响你,以及各色研究员翻阅权威科学文献为你整理的有效行动建议。
点击此处,查看我的各色DNA社恐报告(你还可以领取我为你准备的 50 元检测包购买优惠券)。
点击此处,查看我的各色DNA内外向报告(你还可以领取我为你准备的 50 元检测包购买优惠券)。
想要 80% 的时间都不丧,各色DNA 还有什么独门宝典?
为什么要「不丧」?
首先,我们并不是要求你成为 24 小时正能量小太阳;研究发现,80% 的时间保持不丧,是最理想的状态。
其实「不丧」不仅是心情好这么简单。在积极心理学里,积极情绪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还意味着:希望,投入,意义感,好奇心…
并且心理学家还发现,「不丧」不止能让你感觉好一点,还能让你头脑更灵活,更少得病,拥有更高质量的人生。
最后,「不丧」是我们各色DNA GRT 团队 的集体宣言。因为了解自己是个漫长的过程,陪伴每一个各色 DNA 用户度过漫长的自我了解之旅,需要每一个研究员做到 80% 的时间「不丧」。
所以才会有「不丧指南」。
这是我们 grt 团队为所有和我们一样年轻的同龄人开发的轻型小程序。里面的每一条不丧建议都经过科学实证,你都可以找到出处和研究文献。
当然,这些研究都基于群体研究,未必对每一个人有效,你可以经常回来,找到适合你的「不丧指南」。
「不丧」这件事很难,但 各色DNA 还有独门宝典:
如果一条不丧建议不能满足你爆表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各色DNA官网上,每一项基因性状解读中还有大量的科学内容,帮助你理解这项特质的科学定义、重要科学研究结论和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这些科学内容可以如何帮助你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当你想要「不丧」,常来各色DNA「不丧指南」看看,也可以去各色DNA官网,了解更多你关心的心身特质的科学内容。
在哪里可以找到最不丧的我们?
如果你有点懒,但每天又想获取不丧建议:
置顶这个「不丧指南」小程序吧,每天获得一条 GRT 科学官给你的建议。
如果你好奇心极强,每天要摄取大量的科学内容才能脑内高潮:
收藏「各色DNA」官网:gesedna.com,你的睡前读物我们都包了。
还是不够?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基因和心理学知识:
最好的方法是扫码关注各色DNA微信公众号(ID: geseloveyou),不错过任何消息,向你保证:每条知识都和你有关。
参考文献
Zautra, A. J. (2003). Emotions, stress, and health.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ichman, L. S., Kubzansky, L., Maselko, J., Kawachi, I., Choo, P., & Bauer, M. (2005). Positive emotion and health: going beyond the negative. Health psych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Division of Health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4(4), 422.
Fredrickson, B. L. (2001).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3),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