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认知能力

  • 较易分心

    在波普尔20岁的时候,他曾在维也纳做木工学徒。但因为工作的时候他总沉迷在自己的想法里,使得要做的红木写字台质量受到影响,两年后波普尔便结束了这份工作,转而做家教。

    1945年《开放社会》出版后,波普尔的妻子建议他重版《研究的逻辑》一书。但在此之后波普尔妻子一直没再催促,波普尔开始了漫长的拖延,直到21年后才改完出版。

恋爱与人际关系

个性特点

  • 开放性较高

    1918年末,不满于学校厌烦的教育和不新鲜的知识,波普尔离校自学。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学生在这里可以听任何一门课程,于是波普尔也成为一名没有学籍(直到1922年才拥有了学籍)的学生。

    1919年末,波普尔得出一个结论:科学的态度就是批判的态度,这种态度并不去寻找证实,而是去寻找判决性的检验;这些检验能反驳被检验的理论,虽然这些检验决不能证实它,帮助我们。换言之,日常语言以及同它一起的日常语言哲学是保守的。但在智力(也许与艺术或政治相对而言)问题上,没有比保守主义更缺乏创造性、更陈腐不堪的了。

    吉尔伯特赖尔:“人的理性并非在于他对原则问题毫无异议,而在于从来不是毫无异议;不在于固守驰名天下的公理,而在于不把任何东西视为理所当然。”

  • 尽责性较高

    在写《知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时,朋友对书稿的批评让波普尔决定不再写得那么快了,他也学会了决不为人们对作品提出不够清楚的责备而辩解,并因此养成了始终一遍又一遍写了又重写使文章简练明了的习惯,以尽可能减少误解。

  • 宜人性中等

    波普尔异常依赖他人的帮助和鼓励。如果不是因为一位知己的鼓励,他决不会写书。因为著书既不适合他的生活方式,也不符合他对自己的态度。《开放社会》一书写就时,波普尔面临诸多困难,他所在的大学当局劝阻他发表任何东西。波普尔将书稿寄给英国的朋友,却因被权威否定而被搁置出版。一年后,得益于哈耶克在内的两位朋友帮助,《开放社会》才得以面世。对波普尔来说,这两个朋友是救了自己的命。

    波普尔曾与哈耶克见过几面,但一直不敢麻烦他。但哈耶克却主动帮了波普尔好几次,另一次是在1945年,波普尔收到悉尼大学的邀请,此事却被澳大利亚一家媒体抨击,不久哈耶克给波普尔发来电报,建议他去伦敦大学伦敦经济学院任教。此事也被波普尔视为“救了自己的命”。

情绪

  • 较易焦虑

    1928年,波普尔递交哲学博士论文时,他认为自己的论文很糟,甚至从没再看它一眼。而在哲学博士的音乐史和哲学、心理学的公开口试中,即便这两门波普尔是以全场最高分通过的,但他仍然有很长一段时间摆脱不了自己理应不及格的感觉。

https://www.gesedna.com https://www.gesedna.com/wp-admin/ 10335 各色DNA https://www.gesedna.com/wp-content/themes/wpnew
Close